“纪录片编辑室”是中国第一个以纪录片命名的电视纪录片栏目,创办于1993年。此栏目为美食合集。
校园的情怀,青春的符号,热血,泪水,汗水,应援,梦想,日本高中足球有着太多生动的标签,黑马体育情怀之作:三集校园足球纪录片《少年足球养成》,即将在4月20日全平台上线播出,第一次为中国球迷完整记录这个具有96年历史的校园足球赛事,真实呈现青春洋溢、多彩细腻的日本校园足球文化,三集纪录片分别以 “全国制霸”、“青春的勋章”、“愿燃烧殆尽”为主题,根据不一样的线索讲述日本高中足球的故事,也希望能为中国足球探索校园足球发展提供一个近邻的样本参考。拥抱校园,拥抱青春,校园足球可以很美好。
“睡眠”是一个容量极大的概念,占据了人类很长的生命部分,既是一种生理需求,也是一种文化构建,而在今天压力重重的社会,人们正遭遇着睡眠危机。 《追眠记》是由云集将来制作出品的中国首个关注国人睡眠状况及背后社会问题的系列纪录片,通过历史地理、社会观察、科学实验的角度,讲述睡眠的故事。
《我到新疆去》是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列为2017年上海文化援疆项目予以支持的纪录片。出品方上海江汗格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出品人库尔班江。 《我到新疆去》主要讲述了建国至今,憧憬、热爱新疆的人们,在新疆奋斗和生活的故事。其中包括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全国政协委员杨敏德,中国职业篮球教练李秋平,上海援疆医生彭晓春和其他20多位虽普通但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 2017年7月2日,《我到新疆去》宣传片前传《维吾尔服饰百年之美》发布。2017年9月2日,《我到新疆去》正式发布了第一部宣传片《百 年前中国新疆十三个地区服饰》,复刻并再现了百年前中国新疆女性服饰的珍贵影像,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文化意义及艺术价值。该宣传片视频在 “我从新疆来”微信公众号上首发播映,同步于各大网络社交平台发布。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周刊》栏目专题介绍了《维吾尔服饰百年...
这是它们和我们相处的一些故事,在城市,在乡野,有生的欢呼,也有离的无奈。我们拍得很慢,你们想起来了,可以过来坐坐。
《香巴拉深处》由国务院新闻办策划、监制,由中央电视台联合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广播电视台、东方风行(北京)传媒文化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共同组织拍摄。《香巴拉深处》计划制作五集电视版纪录片(每集45分钟)和一部90分钟的同名纪录电影。其中电视版纪录片将通过不同层面,以当前先进的拍摄手段,真实记录四川西部藏区生活的人们以及自然界里其他生命正在发生的精彩故事和瞬间,全面反映那里人与自然的相处法则,人与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共存共融,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融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电影版则围绕“人与自然”这一主题,以电影的规格对五集电视片中最精彩的故事进行再解构和再叙述,给观众提供别样的视听和心理感受。《香巴拉深处》总制片人颜占领也是此前国产大型纪录片《第三极》的总制片人,据他介绍,《第三极》聚集的主体区域是西藏,这次将记录的视角转移到四川藏区,是打造系列涉藏纪录片精...
科技无所不在,当我们置身真实的科技场景,就会发现生活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悄然改变,体验从现代步入未来的奇妙,发现人类未来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创新中国》是一部讲述中国最新科技成就和创新精神的纪录片。它关注最前沿的科学突破、最新潮的科技热点,聚焦信息技术、新型能源、中国制造、生命科学、航空航天与海洋探索等前沿领域,用鲜活的故事记录当下中国伟大的创新实践。
制作公司三橙传媒耗资百万,横跨四大洲,先后赴往中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瑞士、法国、澳大利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走访了世界范围内的数十家区块链领军机构,打造了世界首部关注区块链技术的系列纪录片。 纪录片受访者包括了比特大陆CEO吴忌寒、以太坊创始人V神、比特币早期投资人Roger Ver、比特币早期开发者Jeff Garzik、Blockstream的CSO缪永权、风投届风云人物Tim Draper、数学经济之父Don Tapscott、行业争议人士Charlie Shrem等上百位意见领袖,堪称是区块链行业前所未有的全明星阵容。 纪录片团队在超过1000个小时的素材中精剪制作了这部六集系列纪录片,第一次以最直观的方式梳理了过去10年中影响着区块链行业发展变革的重要事件。从饱受争议的比特币,到区块链社区纷争;从日益兴起的智能合约、区块链概念下...
大型专题片《影响》分为“面孔”“铭记”“电影”“生活”四大主题,40年银幕采撷,百余位电影人倾情讲述,从电影的视角看40年社会变迁。
《藏地藏味》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西藏饮食文化的独立纪录片。本片结合西藏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计方式,不仅反映了以青稞、奶制品、肉食等为主要食料的藏族传统饮食,而且也展现了藏族饮食文化中的现代特色。影片中肥沃平坦的江孜农田,沉甸甸的青稞麦穗,绿草茵茵的藏北牧区,独一无二的“高原之舟”,特色各异的藏族食料,以及具有现代意识的藏族餐饮从业者,使人深深感觉到了西藏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宁夏,曾经是华夏的故地,也是西夏王朝的核心区。 这方神奇的天地,既是丰饶的“塞上江南”,亦是丝绸之路上不可或缺的枢纽站。900多年前党项人翻过雪山在这里建立了辉煌的西夏王朝,82年前红军战士们克服艰难险阻在这里胜利会师。这里取得过世界领先的生态治沙成果,实施过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生态移民工程,现代农业帮助当地人探索出一条立足本地实际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径,扶贫教育的大力政策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播。 201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宁夏政府高度重视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筹备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充分展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宁夏的生动实践,展示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大型系列纪录片《中国老总》,把眼光放在当下中国,鲜活而立体地记录多位当代顶级中国企业家,如柳传志、刘庆峰、董明珠、周鸿祎等,观察他们的信仰,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奋斗,描绘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企业家风貌。
《嗨!东盟 》展现“东盟人活法儿”!一共6集,每集42分钟,轻轻松松看完,对这个世界产生更大好奇心~从衣、食、建筑、交通、购物、生态6个不同角度把东盟国家的精粹展现得淋漓尽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之际,中宣部“纪录中国”项目、新华社拍摄制作的大型纪录片《与非洲同行》全球同步推出。 通过记录发生在普通非洲人身上的一个个生动细节,讲述中国与非洲真诚合作、命运与共的感人故事。 纪录片《与非洲同行》上集涉及塞内加尔、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南非等国,5位非洲主人公向观众展示了发生在身边的中非合作项目,讲述了他们自己与中国朋友的故事。 纪录片《与非洲同行》下集涉及加纳、乌干达、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等国,5位非洲主人公向观众展示了发生在身边的中非合作项目,讲述了他们自己与中国朋友的故事。在加纳,中国建设者在扩建港口的同时,保护了上万只小海龟。在乌干达,电影导演看上了中国架设的卫星电视,拍出了自己的功夫电影。在坦桑尼亚,一名婴儿在中国医生手中顺利出生。在津巴布韦,中国志愿者为大象戴上追踪项圈...
《我们的传承》共30集,每集5分钟,全面展示了首善之都的文化、艺术、技艺、风貌、习俗等,并充分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自信。跟随我们的镜头,观众可以看到白纸坊太狮,长城脚下的铁花,穿越回京西驼铃古道和十七世纪的大运河。跟随我们的脚步,观众可以领略北京城的笔墨纸砚,观赏法海寺的壁画,聆听神乐署的中和韶乐。主创人员在零下14度的寒冬里记录了白云观和北海的美,在零上40度的酷暑里记录了京剧学子们的夏练三伏,在凌晨三点记录了灵水秋粥的暖暖炉火,穿越荆棘深渊去寻找百年摩崖石刻,发现了一座有记忆、有温度、有独特的韵味和气质的北京城。
这是一趟深夜的公交车,坐着一些深夜不回家的人。
2018年被称为中国“偶像元年”,多部养成系偶像主题相关的网络综艺,带火了偶像经济和文化。箭厂从多个维度切入,带你全面了解当下的偶像文化。
四集电视纪录片《医道无界》,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致敬首个中国医师节。该片全面反映自1963年中国派出第一支援非医疗队后,55年来中国医疗援助非洲所作出的努力和成就,展现中国两万多名医疗队员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海洋、森林、草原、湿地、城市……每一种生态系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态秩序。 《家园 生态多样性的中国》将讲述发生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故事。五集分别展现了中国五大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不断改善的关系,并借助多样化的 物种形象、罕见的动物行为以及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将有趣的故事呈献给观众。 众多中国特有的珍稀种属、还有那些起源古老的物种,将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这一切都不在人迹罕至的边远地带。它们就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湿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就在中国西南的喀斯特地区、美丽的中国南海;就在东北的原始森林;就在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身边。
“一切手工技艺,皆因口传心授”。口耳相传的非遗传承脉络,既是历史的见证,也记录了“匠心”的传承历史。老一辈传承人无私授受教诲有道,新一代学徒弟子扣门问道砥砺奋进。每一位老匠人,都是一部在时间里坚守的鲜活文化载体,每一位作为学徒的小师傅都是“致敬匠心”传承者。纪录片《小师傅》以孩童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技艺、领略文化魅力,老匠人和小师傅在亲传亲授的模式下一起寻觅传承的踪迹,在民族文化深池中捞寻属于自己的独特回忆。 一个个小师傅与老匠人跨越年龄的沟通与对话,充满符号意义的画面与情节散落在小师傅与老匠人对传统文化的探寻过程中,那些看到的、听到的和问到的,完成了两代人与传承之间的联系。这样的联结线路上,是一颗颗炽热的匠心在跳动,体现了大国工匠刻进骨子里的非凡,也编织着公众对历史文化的集体记忆,彰显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15集人物专题节目《海上名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系列》将于2月15日(除夕)起,连续8天,每晚18:30在艺术人文频道播出。这是一档东方卫视中心与上海文史研究馆联合制作的人物专题节目,每期聚焦一位艺术成就卓著、社会影响广泛的“海上名家”。